週五台指選擇權完整解析:交易時間、結算規則與策略教學
想掌握週五台指選擇權嗎?本文代你了解交易時間、結算規則、權利金特性,以及常見操作策略,幫助交易朋友在台股周選擇權市場找到最佳進場時間。
台灣的台指選擇權目前有三種到期日的契約可以選擇:
1. 月選擇權
每個月一次,結算日是第三週星期三到期,這是目前大家最熟悉選擇權。
2. 週三到期週選擇權
每週結算一次的短週期選擇權,結算日是星期三的13:30。
3. 週五到期週選擇權,是2025年6月上市較新的契約,目前交易量持續累積中。
跟週三選擇權一樣短週期,不過結算日換成星期五,由於許多影響行情的重要國際數據都會在周四周五公布,因此週五選擇權的上市也成為了很多交易朋友避險、短線交易的工具。
許多重要經濟數據或財報(如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及生產者物價指數)常於週四盤後(臺灣時間週四清晨或晚上公布)因此,週五到期選擇權就更符合成本效益,成為精準避險工具,而且週四晚間就可以夜盤交易、調整部位。
現階段週四夜盤是一週間夜盤交易量比重最高者,占全天交易量達43%,所以週五到期選擇權更適合操作,另外就是國際指數選擇權(如S&P 500、Nasdaq-100、日經225指數選擇權等)都是週五到期商品,符合國際交易朋友的需求。
簡述重點,週五選擇權的優點到底有那些呢?
1. 加強應對重大消息的靈活性
如美國非農、蘋果或台積電季報常於週四晚公布,週五到期契約可讓投資者週四布局、週四夜盤調整、週五收割或避險,避開週末風險
2. 提升策略選擇彈性
搭配週三與週五兩個到期日,可運用隱含波動率、時間價值差進行策略性交易,如時間價差、波動率交易等
3. 降低成本、提高資金效率
由於存續時間短,權利金相對較低,可提供成本更低的槓桿操作選項
★下單時別忘了要特別注意一下標的,打電話下單時也要說明是週三還是週五到期的契約喔!
參考可操作時機範例:
假設一、國際財報公布
當亞馬遜、台積電ADR等國際科技公司在週四美股盤後公布財報時,週五的台股市場通常會迎來大幅波動。這時,您可以利用週五到期的選擇權,在週四佈局,以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。
(注意:此時週三到期的選擇權到週四已經結算掉了,次週三、月選擇權雖然也能用,但成本比較高。)
假設二、短線趨勢操作
如果您預測台股從週一到週五都有上漲機會,可以直接買進週五到期的買權;如果在週三就已出現明顯差異,則選擇週三到期的買權。這樣操作可避免不必要的時間價值損失。
比方說:週一看好台股到週五會漲,就直接用週五到期的買權;如果覺得週三前利多就結束,就挑週三到期的買權。才不會浪費時間價值,可惜了。
假設三、避險操作
假設您手上持有一些台股股票,擔心短期下跌,但又不想賣掉股票,可以怎麼做?
只怕這周短期回檔→ 可以操作週三或週五到期的選擇權,成本比月的低。
如果擔心超過兩週、假期或重大事件(如央行會議)的震盪→ 可以選擇使用月到期的選擇權來延長保護期。
舉例:如果下週有大選或央行開會或預期的重大影響行情事件,可以買下週的週三或週五選擇權對沖風險;單純擔心這週的波動,就用這週到期的週選擇權。
假設四、喜歡做「賣方」收取權利金
如果是選擇權進階交易朋友,相當喜歡透過不同到期日還能用來賺時間價值衰減,簡單的說就是賣方,當賣選擇權收取租金的概念,週五選擇權適合操作嗎?
對於操作選擇權的「純賣方」來說,最怕的就是週末或連假突然有大行情摜破或衝出履約價,開盤跳空直接被尬穿、虧損爆表,賣方損失無限大,要非常小心。透過週五到期台指選擇權,賣方可以選擇只做本週週五結算的短線部位,不留倉過週末、當週當週了結,既不用擔心週末消息面影響行情,也可以儘早布局。
如果你還想要了解更多週五選擇權的操作概念,可以看看統一期貨講師線上分享選擇權/週五選擇權的操作心法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nJX3nxQTMY
相關疑問也歡迎詢問靖婷&儷雯
台灣的台指選擇權目前有三種到期日的契約可以選擇:
1. 月選擇權
每個月一次,結算日是第三週星期三到期,這是目前大家最熟悉選擇權。
2. 週三到期週選擇權
每週結算一次的短週期選擇權,結算日是星期三的13:30。
3. 週五到期週選擇權,是2025年6月上市較新的契約,目前交易量持續累積中。
跟週三選擇權一樣短週期,不過結算日換成星期五,由於許多影響行情的重要國際數據都會在周四周五公布,因此週五選擇權的上市也成為了很多交易朋友避險、短線交易的工具。
台指選擇權vs週三到期選擇權vs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差異?
商品規格 | 月選擇權 | 週三選擇權 | 週五選擇權 |
到期日 | 每月第三週三 | 每週三(不含月結週) | 每週五 |
存續時間 | 連續3個月+2季月 | 約1~2週 | 約1~2週 |
權利金 | 貴,時間價值高 | 便宜 時間價值低 | 便宜 時間價值低 |
適合誰 | 長線布局 重大事件避險 | 短線操作者 事件交易者 | 短線操作者 事件交易者 |
一般交易時段 | 日盤 8:45~13:45 夜盤 15:00~凌晨05:00 | ||
合約月份 | 到期日 (第三個週三) 13:30 提前收盤 | 到期日(週三) 13:30 提前收盤 | 到期日(週五) 13:30 提前收盤 |
標的指數 |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(TAIEX) | ||
契約乘數 | 每點新台幣50元 | ||
最小跳動點 | 1點=50元 報價未滿10點:0.1點(5元) 報價10點以上,未滿50點:0.5點(25元) 報價50點以上,未滿500點:1點(50元) 報價500點以上,未滿1,000點:5點(250元) 報價1,000點以上:10點(500元) | ||
履約型態 | 歐式選擇權(僅能於到期日行使) | ||
結算方式 | 現金結算(到期日結算價以該日收盤前30分鐘指數平均價計算) |
許多重要經濟數據或財報(如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及生產者物價指數)常於週四盤後(臺灣時間週四清晨或晚上公布)因此,週五到期選擇權就更符合成本效益,成為精準避險工具,而且週四晚間就可以夜盤交易、調整部位。
現階段週四夜盤是一週間夜盤交易量比重最高者,占全天交易量達43%,所以週五到期選擇權更適合操作,另外就是國際指數選擇權(如S&P 500、Nasdaq-100、日經225指數選擇權等)都是週五到期商品,符合國際交易朋友的需求。
簡述重點,週五選擇權的優點到底有那些呢?
1. 加強應對重大消息的靈活性
如美國非農、蘋果或台積電季報常於週四晚公布,週五到期契約可讓投資者週四布局、週四夜盤調整、週五收割或避險,避開週末風險
2. 提升策略選擇彈性
搭配週三與週五兩個到期日,可運用隱含波動率、時間價值差進行策略性交易,如時間價差、波動率交易等
3. 降低成本、提高資金效率
由於存續時間短,權利金相對較低,可提供成本更低的槓桿操作選項
★下單時別忘了要特別注意一下標的,打電話下單時也要說明是週三還是週五到期的契約喔!
策略類型 | 週三契約 | 週五契約 |
單邊買權/賣權投機 | 搭配週一或週二布局事件行情 | 搭配週四布局、週四夜盤觀察美股或數據公布反應 |
跨式/勒式 (Straddle/ Strangle) | 時間價值稍高 | 時間價值快速流失,適合事件交易 |
賣方策略 (賣跨、賣方波動) | 風險期較長,需控管虧損 | 存續短,損益快速實現,但 風險集中需小心 |
時間價差 (Calendar Spread) | 可用週三vs月選擇權做價差 | 可搭配週三與週五價差策略 (創造橫跨時間的IV差) |
參考可操作時機範例:
假設一、國際財報公布
當亞馬遜、台積電ADR等國際科技公司在週四美股盤後公布財報時,週五的台股市場通常會迎來大幅波動。這時,您可以利用週五到期的選擇權,在週四佈局,以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。
(注意:此時週三到期的選擇權到週四已經結算掉了,次週三、月選擇權雖然也能用,但成本比較高。)
假設二、短線趨勢操作
如果您預測台股從週一到週五都有上漲機會,可以直接買進週五到期的買權;如果在週三就已出現明顯差異,則選擇週三到期的買權。這樣操作可避免不必要的時間價值損失。
比方說:週一看好台股到週五會漲,就直接用週五到期的買權;如果覺得週三前利多就結束,就挑週三到期的買權。才不會浪費時間價值,可惜了。
假設三、避險操作
假設您手上持有一些台股股票,擔心短期下跌,但又不想賣掉股票,可以怎麼做?
只怕這周短期回檔→ 可以操作週三或週五到期的選擇權,成本比月的低。
如果擔心超過兩週、假期或重大事件(如央行會議)的震盪→ 可以選擇使用月到期的選擇權來延長保護期。
舉例:如果下週有大選或央行開會或預期的重大影響行情事件,可以買下週的週三或週五選擇權對沖風險;單純擔心這週的波動,就用這週到期的週選擇權。
假設四、喜歡做「賣方」收取權利金
如果是選擇權進階交易朋友,相當喜歡透過不同到期日還能用來賺時間價值衰減,簡單的說就是賣方,當賣選擇權收取租金的概念,週五選擇權適合操作嗎?
對於操作選擇權的「純賣方」來說,最怕的就是週末或連假突然有大行情摜破或衝出履約價,開盤跳空直接被尬穿、虧損爆表,賣方損失無限大,要非常小心。透過週五到期台指選擇權,賣方可以選擇只做本週週五結算的短線部位,不留倉過週末、當週當週了結,既不用擔心週末消息面影響行情,也可以儘早布局。
如果你還想要了解更多週五選擇權的操作概念,可以看看統一期貨講師線上分享選擇權/週五選擇權的操作心法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nJX3nxQTMY
相關疑問也歡迎詢問靖婷&儷雯